许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控制升级专家建议持卡人不要触碰“红线行业”
信用卡风险控制正在升级。近日,多家银行纷纷宣布信用卡监管措施,进一步提升信用卡风险控制水平。
《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自 6 月以来,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加强信用卡交易的监管措施。除了进一步加强对资金使用和提款等交易限制的控制外,一些银行还注重降低金额,限制信用风险不断上升的客户的交易。
银行调整信用卡管制措施
近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信用卡发行、增加和交易控制措施的公告》,称应根据监管要求调整信用卡发行、增加和交易控制措施。如果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出现提款、资金流异常等 7 项异常交易,中国银行可变更持卡人账户状态;限制持卡人的消费和现金提取交易;不再对持卡人采取新卡发行、加额、分期付款等业务控制措施。
具体来说,七种情况包括信用状况恶化;未能按时偿还个人信用卡贷款;签署个性化信用卡分期付款协议;以欺诈手段申请和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出现现金流出、资金流动异常等异常交易;已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还有其他违规行为。中国银行强调,如果发现或从任何渠道得知持卡人存在上述情况,有权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此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信用卡交易控制措施的公告》。公告强调,加强信用卡交易控制是基于监管部门的要求。如果进行超出信用卡资金正常使用范围的交易,交易可能会失败,应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停止支付、冻结、卡锁定等控制措施。
至于银行发布交易控制公告的原因,记者可以从央行发布的 2019-2020 年第四季度新发行银行信用卡和贷款的数据中看到一两条。
根据央行发布的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数据,2019 年第四季度新增信用卡、借记卡和信用卡 4500 万张,环比下降 15.95%;2020 年第四季度,新发行了 3700 万张信用卡、借记卡和信用卡,环比下降 5.57%。
从数据可以看出,信用卡业务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零一研究院院长俞百成分析《证券日报》记者认为,银行加强信用卡管理不是对所有信用卡持卡人进行系统控制,而是加强对恶意、高信用风险持卡人的管理。信用调查记录良好且仅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信用卡用于日常消费的持卡人不应受到影响。
信用卡风险控制升级
广州银行发布公告,限制某些类别商户的信用卡交易,表示将从 7 月 23 日起停止在房地产商户(商户类别代码 1771、6513 和 7012)提供刷卡交易服务。
事实上,近几年来,消费信贷资金的非法流动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银行还采取了许多措施,禁止信用卡资金进入住房市场和股市等非消费领域。
2020 年 6 月,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 2020 年第四次风险警示,提醒消费者正确认识信用卡的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强调消费者违规在房地产、证券、资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使用信用卡贷款,扩大资本杠杆,容易导致个人或家庭金融不可持续,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于白成认为,目前,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已经从快速增长逐步转变为增长放缓后的精细经营。今年的信用卡交易风险控制与往年略有不同,涉及范围更广。它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升级,强调了特定的“红线行业”和相关商户类别代码。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也开始发布交易控制措施公告。
对于信用卡管制的趋势,博通咨询金融业高级分析师王鹏波告诉《证券日报》,未来,监管将对提款和洗钱更加严格,信用卡的核心仍应关注消费场景。
财经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证券日报》表示,未来银行有三大控制方向:一是明确资金用途,防止信用卡资金被套现用于其他还款;减少多重负债问题;二是加强信用卡套现和贷款欺诈的内部风险控制;第三,引导合理的消费贷款行为,防止资金挪用。总体而言,银行的风险控制越来越精细,旨在引导信用卡资金真正用于理性合理的消费需求。
信用卡风险控制升级后对持卡人有何影响?苏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智建议,持卡人应充分了解银行的信用卡资金规则,并将资金主要用于日常消费。“持卡人应记住不要触碰‘红线行业’的消费,例如支付房地产代理费。虽然这不属于房地产投机和购房,但仍可能受到一些银行信用卡交易规则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