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信用卡“中年危机”?
“单笔移动支付超过 10 元现金返还”和“分期支付手续费 50% 折扣”。。。您是否经常收到类似的信用卡刷卡和分期付款促销?
随着银行信用卡新规模的大幅放缓和逾期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银行已将重点从发卡转向鼓励消费。获得顾客成为“活顾客”。在努力激发用户消费热情的同时,如何控制资产质量,实现高质量增长,已成为银行面临的新考验。
发卡量下降
“一年比一年扩大信用卡客户越来越困难。过去,只要有摊位,就会有人咨询处理信用卡,然后有人处理礼品。现在礼品必须升级,而不是毛绒玩具。”在上海大悦城购物中心的一个小信用卡展台前,一名信用卡工作人员不情愿地告诉记者。
发卡降温已成为一种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到 2020 年,中国使用的信用卡、借记卡和信用卡总数达到 7.78 亿张,同比增长 4.26%,环比增长 0.25%。
高级信用卡专家董征表示,2020 年信用卡的总体规模增长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同比增长率创近五年新低。
记者查看了最近发布的上市银行 2020 年年报,发现与之前的“硬卡发行”相比,过去一年,大多数银行收紧了信用卡的发行规模。到 2020 年,工农业中坚累计发行的信用卡数量已进入“一亿俱乐部”,但增速也降至新低。其中,工行已发行信用卡 1.6 亿张,较 2019 年底仅增加 100 万张,较 2019 年同期增加八分之一,创历史新低。一些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截至 2020 年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信用卡流通量为 4372.22 万张,较 2019 年的 4399.08 万张净减少 26.86 万张。
不良高位运行
一些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中表示,“他们突然收到平安信用卡短信减少,信用卡限额从 54000 元降低到 27000 元。”去年以来,许多银行都降低了信用卡限额,这与逾期风险增加有关。
过去三年来,银行此前大规模发行信用卡的“后遗症”层出不穷,信用卡不良风险暴露加速,2020 年的疫情加剧了这一情况。《上市银行 2020 年年报》显示,许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渤海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甚至超过 6%,远远超过国际标准 5% 的警戒线。
几年前,他兴高采烈地发行了贺卡。现在他不得不面对“中年危机”。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将上升。
截至 2020 年底,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余额 151.8 亿元,比年初增加 41.23 亿元,不良率由上年的 2.48% 上升至 2020 年的 3.28%;渤海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 2.69 亿元,比上年增加 1.92 亿元,不良率由 2.33% 飙升至 6.26%;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 115.61 亿元,比上年增加 26.13 亿元,不良率由 1.74% 上升至 2.38%。
对于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许多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它们主要受到全球疫情、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低迷、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展望未来,许多银行表示,2021 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风险释放期。
获客变“活客”
目前,许多持卡人都有多张信用卡,但其中大多数已成为钱包里的“睡眠卡”。对于银行来说,如何真正“激活”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的热情已成为当务之急。优质客户的开发运营和用户信用风险的动态控制已成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核心考验。
2020 年,信用卡业务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尤其是海外信用卡消费交易严重受阻,年交易量大幅下降。根据央行数据,2020 年银行卡平均消费金额为 1.3 万元,同比下降 6.38%;银行卡平均消费金额 656.85 元,同比下降 10.97%。
以工行为例,虽然信用卡累计发行量居全国首位,但 2020 年工行信用卡业务消费为 2.58 万亿元,比上年大幅下降 20%。
“信用卡增量扩张的空间继续被压缩。银行必须接受年轻用户的思维和移动支付的趋势,加强与各平台的合作,刺激用户的在线交易和消费,增加用户的粘性。”易观智库认为,在当前的风险周期下,依托数字驱动,信用卡需要满足更多细分用户群体的需求,创新在线业务和产品、在线运营策略和模式,以适应当前精细信用卡服务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金融技术、生态系统和品牌复兴正成为打破这种局面的关键。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陆晓荣认为,一个好的信用卡产品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实用性、权益性和精神性。支付和信用功能只是信用卡的基本属性,权益的数量只是战术层面的不同。真正差异化的根源在于与用户建立精神联系。
“未来消费金融的竞争是一场场景与生态的较量。信用卡业务重获价值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整合和完善自身的业务线,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做好精细经营。”